当前位置:多盈平台 >文化沃野
 
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挺膺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来源:宋 健 发布时间:2024-09-09
  

  早就听闻红旗渠,但一直未曾实地了解,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条渠能被世人用“人间奇迹”来形容。阳春三月,我带着疑问,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红旗渠干部学院,参加总局举办的首期青马培训班。通过为期5天的全面培训,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份精神背后的强大力量,内心的澎湃与震撼、激动与感动在脑海里反复激荡,林县人民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建设“人工天河”的恢弘场景不断在眼前浮现,“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的铮铮誓言犹在耳边回响……这不仅仅是一条水渠,而是林县人用汗水、血水浇筑成的生命渠、幸福渠。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为改变干旱缺水的困境,在太行山腰苦战10年,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逼水上山,修建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从此改变了林县人的命运,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份精神就像潺潺的红旗渠水流淌在林县人的血液中,半个多世纪以来,林州人民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续航梦想、接续奋斗,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如今的林州大地已是美丽富饶的幸福之地,不仅水资源丰富,支柱产业更是竞相迸发,实现了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一次次蝶变、一次次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红旗渠精神永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大力学习好、弘扬好、传承好、践行好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时代风采和更加璀璨的光芒。
  坚定理想信念,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向认为,贫困并不要紧,最怕的是思想贫乏,没有志气。成天想到的,不是向上伸手,就是怨天尤人。这种精神状态,怎么能摆脱贫困呢?……凡事反求诸己,立足于自力更生,就能丢掉包袱,轻装上阵。如能持之以恒,滴水就能穿石。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不竭的力量源泉。在当时物质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没有饭吃,就到处挖野菜煮着吃,没有床睡,就住山洞、睡席棚,甚至住在山崖下,石板便是“床”;面对测量人员和工具缺乏,发挥劳动人民的智慧,坚持守正创新,创造了水盆测量法;针对不同的山体结构,坚持因地制宜,采用上开法、砍腰法、下接法和顺山凿洞法四种开挖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物资不够,石灰自己烧,炸药自己造,水泥自己制,工具自己修。我相信,林县人能够建成红旗渠这个世界奇迹,正是坚定毛泽东思想,坚定社会主义建设,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笃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心怀“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自觉把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中,锚定目标、坚定前行,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事业的进取之心,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坚持自强不息,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为了子孙后代能够摆脱贫困苦难,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历经10年春秋,30万林县人民,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林县人民怀揣“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激情和“引漳入林”的梦想,在太行山上劈山凿崖、移山填谷,以新时代“愚公”之志凿出林县人民“生命之渠”。不难发现,红旗渠精神和总局“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具有高度的重合性,林县人民用“一锤、一钎、一双手”把山河重安排,冶金地质人用“一锤、一镜、一罗盘”踏遍山河寻“宝藏”,七十年来,冶金地质人正是凭借着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国家资源安全保障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发挥敢闯敢试的拼劲儿,坚定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善作善成的意志,摒弃骄娇二气,培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素养,愿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把“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传承好、践行好,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攻坚克难、发挥作用,将个人奋斗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扎实工作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成功修建红旗渠,充分彰显了团结协作精神。山西省平顺县与林县相隔巍巍太行,对工程给予了全面支持和配合,充分体现了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施工人数众多,但在杨贵书记的带领下,对各公社、生产大队合理分工、科学调配、相互补充、团结一致,实现了全县一盘棋、党群一条心,全力服务中心工作的良好局面。成功修建红旗渠,充分彰显了头雁效应。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为红旗渠的建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杨贵书记深入调查研究,得到民心所向,为“引漳入林”工程种下了火种。红旗渠修建至今,没有出现质量上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当时党员领导干部严谨、缜密的工作作风和为民负责的责任担当。成功修建红旗渠,充分彰显了坚持问题导向。“大战八十天,引来漳河水!”这是施工初期林县人对“引漳入林”工程的乐观设想,面对工程沿线全面铺开导致战线过长、技术力量不足,无法统一指挥的错误判断,杨贵紧急召开盘阳会议,纠正自身错误,作出战略决策重大调整,正是这种永于自我革命的精神造就了现在的红旗渠。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坚定大局观念,认真落实总局各项战略部署,发扬团结奋进精神,为加快实现“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凝聚青年力量。要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常常照镜子正衣冠,脚踏实地、戒骄戒躁,一步一个脚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断增长才能才干,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努力成为本行业、本领域的多面手、排头兵。
  走好群众路线,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人物,他们一心为民、率先垂范,为全县人民树立了榜样、提振了士气,舍己救人李改云、除险英雄任羊成、血祭太行吴祖太、身先士卒马有金,他们不畏艰险、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和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感动着世人。话剧《红旗渠》的一幕让人泪目,一位老母亲的两个儿子不幸在修渠中因为洞穴坍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虽悲痛欲绝却没有一丝怨言,她对杨贵说:“去干更重要的事吧”,这是何等无私的大爱。他们只是30万林县人民中一个个小小的缩影,也正是一个个林县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汇聚起了磅礴伟力铸就了这个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年轻干部“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立足岗位,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发扬老一辈不计得失、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做到心中有天地、眼前有舞台、肩上能担责、脚下敢迈步,勇做推进冶金地质高质发展、打造“双一流”国家队征程中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冶金地质青年定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突出实干导向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豪情,与时代共同成长,为冶金地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展现青春担当!

 
 
  
 
 
   
版权所有:多盈官网(中国)
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9025号
地  址:北京市顺义区机场东路2号中国冶金地质4号楼
官方微信